精彩!2022清華科研創(chuàng)新十大亮點?。ㄇ迦A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獎)
時序更替,華章日新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
回首不平凡的2022年
奮進的清華人行健不息
在科研的“無人區(qū)”
篤定!攀登! 向前!
要自強,必創(chuàng)新
唯創(chuàng)新,才自強
謹記“四個面向”全力攻關
與國家發(fā)展需要絲絲相扣
創(chuàng)新科研模式
建設大學創(chuàng)新體系
碩果盈枝!不勝枚舉!
別眨眼!
小編嘗試梳理了
這一年清華科研的十大亮點
讓我們伴著收獲的喜悅
以夢為馬,繼往開來
亮點1
再創(chuàng)新高
——學校國內國際獲獎成績突出
外爾-維格納獎
井上宇市亞洲國際貢獻獎
未來科學大獎
……
2022年,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獎勵再創(chuàng)佳績
學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北京市科技獎一等獎8項,二等獎1項,青年獎1人,一等獎數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學校56人/項獲國際科技獎勵,國際科技獎勵獲獎總數創(chuàng)歷史新高。
數學物理學家萊舍提金(Nicolai Reshetikhin)榮獲數學物理國際頂級獎項——外爾-維格納獎(Weyl-WignerAward)。
建筑學院張寅平教授榮獲日本暖通空調·衛(wèi)生工學學會頒發(fā)的“井上宇市亞洲國際貢獻獎”(Uichi Inouye Memorial Award, Asia International Award)。
生物醫(y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獲得未來科學大獎下設的“生命科學獎”。
電機系教授、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能源委員會副主席孫宏斌榮獲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FEIAP)2022年度工程師獎(Engineer of the Year 2022)。
水利系副教授崔一飛榮獲2020年國際工程地質與環(huán)境協會理查德·沃爾特斯獎(Richard Wolters Prize)。
亮點2
碩果累累
——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中成效明顯
在砥礪奮進的日子里
夢想已經照進現實
科技助力新冠病毒感染防控
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
無透鏡光電神經網絡
高效率柔性太陽能電池
……
2022年,清華大學服務國家戰(zhàn)略部署和重大需求從不缺席。
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近700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立項超過65項,均創(chuàng)我校歷史新高。深入推進有組織科研,在大型構件機器人行為仿生加工技術及裝備、“清航壹號”成功試飛、光激發(fā)誘導化學鍵合技術、世界首套基于碳納米管冷陰極分布式X射線源的靜態(tài)CT智能查驗系統、千億級分布式文件系統元數據方法、亞納米超短柵長晶體管等領域取得多項重大研究成果。
量子直接通信樣機
亞納米超短柵長晶體管
科技抗疫進展突出,多項藥物研發(fā)在臨床研究中取得顯著成果,有望即將進入推廣應用階段。
張林琦團隊領銜研發(fā)的中國首個抗體藥物實現商業(yè)放行,并在全國多地推廣應用。
在北京冬奧會籌辦過程中
清華大學作為參與“科技冬奧”項目最多的單位
共牽頭7個項目、18個課題
助力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得到攻克
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
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2022年4月8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舉行,清華大學冬奧志愿服務團隊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榮獲“突出貢獻集體”稱號。
由96朵“小雪花”組成的“大雪花”,在“銀絲帶”圍繞下翩然旋轉……為全力服務保障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導和參與完成了十余項重要設計工作,馬賽教授帶領團隊主持完成冬(殘)奧會三大賽區(qū)外場火炬臺設計,火炬臺作為奧運文化遺產永久留存。
“冬奧會首鋼賽區(qū)數字化生態(tài)創(chuàng)意設計研究與示范”項目讓首鋼賽區(qū)煥發(fā)冬奧文化之光。
“人工剖面賽道類場館新型建造、維護與運營技術”幫助首鋼滑雪大跳臺快速“變身”。
“氫能出行關鍵技術研發(fā)和應用示范”用“輕車”讓賽事服務工作更便捷、更節(jié)能。
斐然的成績背后,有清華17個院系師生肩負使命攻堅克難的身影。從場館建設、冬奧火炬臺、公共安全保障、全球傳播技術、新能源汽車,再到疫情防控,“清華力量”肩負使命,用科技賦能冬奧,讓北京冬奧更智慧、更綠色、更安全、更精彩。
亮點3
破題開局
——學校《2030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順利實施
面向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
清華大學錨定2030
順利實施《清華大學2030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
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啟動首批攻關重大項目
2021年12月,學校黨委制定《清華大學2030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全面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目前布局的首批重大項目均取得重要進展,設立篤實專項加強對青年教師潛心基礎研究的穩(wěn)定支持,本年度共資助64位基礎學科院系青年教師。
亮點4
協同創(chuàng)新
——深化校企校地合作交流
聚焦新型電力系統、新一代信息技術
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關鍵技術領域
與行業(yè)龍頭企業(yè)開展多層次的深入合作
強化校地科技合作
聚焦2030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重大需求
與蘇州、佛山、鄂爾多斯等設立協同創(chuàng)新專項
蘇州專項重大項目在線對接會
科技抗疫佛山專項啟動會現場
鄂爾多斯專項啟動儀式現場
亮點5
開放合作
——拓展國際科技合作和行業(yè)交流
凝心聚力,共謀發(fā)展
加快國際大科學計劃培育
發(fā)起“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國際合作聯合行動”
重點支持碳中和方向大科學培育
2022年,清華不斷擴展國際科技合作,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6月15日,召開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國際合作聯合行動發(fā)起預備會議,7月21日,線下召開首次理事會會議。
以科技護航生命健康
積極拓展政府間科技合作
推動落實
“印尼中國疫苗與基因組聯合研發(fā)中心建設”
2022年11月,印尼中國疫苗與基因組聯合研發(fā)中心特別合作會議召開。
組織“人工智能賦能高質量發(fā)展”系列專題會
“現代工程科技”專題會
長城工程科技會議大型學術會議
在業(yè)內引起強烈反響
4月2日,由科學技術部、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長城工程科技會議2022年“現代工程科技”專題會在京召開。
亮點6
深化改革
——全面啟動全國重點實驗室改革
新目標嵌入新藍圖
清華師生心懷“國之大者”
加快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
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
讓更多“科研創(chuàng)新”的故事精彩演繹
2022年,清華大學全面梳理了全國重點實驗室治理體系,明確了實驗室建設使命和定位,研究制定了全國重點實驗室改革方案和一系列管理辦法,系統梳理了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方案,積極為實驗室建設發(fā)展提供資源保障。6月,《清華大學全國重點實驗室改革方案》獲得批準并成立11個校級實體科研機構。全面支持國家實驗室發(fā)展,先后與6個國家實驗室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議,建立緊密合作關系。
亮點7
深度融合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穩(wěn)步增長
195項成果實現轉移轉化
一批重要成果取得關鍵突破
陸續(xù)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和應用
2022年,高壓大功率半導體器件及設備、重載輪轂電機電動輪技術、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檢測技術、城市軌道交通柔性直流牽引供電系統、數字人重建與生成技術、免喚醒詞語音交互技術等一批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取得關鍵突破。
亮點8
人文日新
——文科亮點成果涌現
百年清華,人文日新
清華文科持續(xù)發(fā)力
“雙高”計劃迭代推進
智庫服務中央決策能力顯著提升
特色亮點成果不斷涌現
更人文的清華園
正用蓬勃活力贏得國際贊譽
著眼國家重大需求,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積極參加國家社科基金各類別重大項目招投標,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重大專項中,立項數并列高校第一。多種渠道報送智庫成果、咨政建言,國家高端智庫刊發(fā)數量名列試點單位第二位。
美術學院作品“冰面光影秀”亮相北京冬奧花滑賽場。
Journal of Social Computing獲國際知名數據庫Ei Compendex收錄。
《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世界傳播通考》成功出版。
《甲骨文摹本大系》叢書發(fā)布。
人文清華講壇開設“清華訪談錄”系列節(jié)目,傳播清華大學新人文思想,系列化、精品化內容受到廣泛關注,多次登上實時熱榜;舉辦多次大型直播,實現千萬人同時觀看學術演講的突破。
亮點9
科教融合育人
——激勵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在科技攻關中創(chuàng)新
在創(chuàng)新實踐中育人
完善大學生學術研究推進計劃
成立追光計劃高水平團隊
2022年,清華深化科教融合育人優(yōu)勢持續(xù)凸顯,清華學子們以實際行動彰顯著有本領、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青年形象。
推進“探臻2035”科技社群建設計劃
拓展學科前沿視野
促進交叉學科匯聚
傳播清華科技觀點
亮點10
向善而行
——成立科技倫理委員會
科學求真,倫理求善
推動科技向善、造福人類
堅持國家為先、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
2022年12月28日,清華大學科技倫理委員會成立儀式在線舉行。
與會人員在線合影留念
科技創(chuàng)新是清華人最主要的愛國方式
科研報國是清華人最美的誓言
承載著發(fā)展的夢想
我們走過不平凡的2022
那一個又一個充滿擔當和榮耀的時刻
未能在此一一呈現
但已經成為清華科研人的集體記憶
更澎湃著我們對未來的新期待和新希望
志之所趨 無遠弗屆
2023年的繽紛畫卷即將展開
讓我們
一路高歌并肩行
繼續(xù)擘畫清華科研新藍圖
在新的偉大征程中展現新氣象!
●
●
●
素材來源 | 清華大學科研院、文科建設處
技術轉移研究院、智庫中心
文 | 王曉霞 段穎
封面設計 | 賀茂藤
排版 | 牟蕙
編輯 | 趙姝婧
★
精
彩
回
顧
★
清華大學祝你新年快樂!
2022年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揭曉!
清華大學2023年新年賀詞
清華大學科技倫理委員會成立
清華大學版權所有,聯系郵箱thuxwzx@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