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次南極考察|踏浪萬里、筑夢冰原——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回眸
新華社“雪龍2”號4月16日電 題:踏浪萬里、筑夢冰原——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回眸
新華社記者周圓
4月16日,時隔160余天,“雪龍2”號再次駛過長江入??凇V链?,執(zhí)行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的3艘船均已安全返航。
踏浪萬里,本次考察于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之際開展,460余名考察隊員或奮戰(zhàn)在冰原建設秦嶺站,或奔波于“5海5站”探索新知,他們以智慧和勇氣書寫著南極考察新篇章。
冰原之上起“秦嶺”
2月7日,南極大陸,再度點亮新的坐標——中國南極秦嶺站。
建設我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是本次考察任務的突出亮點。使命無上光榮,挑戰(zhàn)前所未有:卸運中國南極建站史上最多的建站物資;搭建中國南極考察站中面積最大的單體建筑;應對南極最為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施工窗口期不到2個月。
“難到極點才是南極”,考察隊員、中鐵建工機械師周實惠的這句話道出了100多名建站隊員不辱使命的決心。7點半出門,通常是干到天氣變差才收工;在12級大風中站成一排,拉著一根繩子頂著風,摸索著往返于工地和宿舍……
“大家克服極端艱苦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52天完成秦嶺站建設,這是屬于他們的奇跡?!笨疾礻牳鳖I隊魏福海動情地說。
應對極寒強風,秦嶺站豎立起極地建筑新標桿。
一體式設計讓各功能區(qū)高度集成、彼此銜接;主樓內部模塊化率達45%;新能源占比超60%;采用數(shù)據(jù)化、自動化、無人化、遠程化運營系統(tǒng)等?!扒貛X站具有集約高效、綠色低碳、智能先進等特點,這是在極端環(huán)境中設計建造的極致建筑?!鼻貛X站副總設計師祝賀說。
屹立于羅斯海西岸,秦嶺站填補了我國南極科考布局的重要空白。
“秦嶺站獨特的地理位置能夠帶來差異化的科考價值,是對我國現(xiàn)有科考布局的有益補充。”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沈君介紹,未來將依托秦嶺站開展海洋生態(tài)、海冰、地球物理、陸地生態(tài)、鳥類等調查和觀測監(jiān)測,將為評估南極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氣候變化提供基礎支撐。
探秘“5站5?!?/strong>
地球最南端,考察隊員們探秘的腳步遍布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秦嶺站,作業(yè)航跡串聯(lián)起宇航員海、阿蒙森海、南極半島海域、普里茲灣、羅斯海。
在南極內陸,首次開展近紅外天文觀測以及近地空間環(huán)境全時段監(jiān)測,冰穹A地區(qū)太赫茲天文譜線觀測首次實現(xiàn)了譜線成圖觀測。
在長城站、中山站,分別開展近岸海洋生態(tài)、湖泊生態(tài)和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查、鳥類與哺乳類動物調查等,獲得大量寶貴的數(shù)據(jù)資料。
在阿蒙森海,成功布放我國在極地的首個生態(tài)潛標,有助于更好分析南極主要生物種群狀態(tài)及氣候變化潛在影響。
……
“考察隊圍繞生態(tài)系統(tǒng)、近岸海洋、土壤環(huán)境、地質環(huán)境、大氣環(huán)境、冰雪環(huán)境、空間環(huán)境等要素開展綜合調查監(jiān)測,取得了一批重要進展和成果?!痹诳疾礻狀I隊、首席科學家張北辰看來,極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評估和海陸空立體觀監(jiān)測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船護航馳騁萬里
開道、平整、拓寬……在冰脊叢生區(qū),“雪龍2”號如犁地般來回穿梭,歷時36小時,為載有建站物資的“天惠”輪開墾出一條水道。
“依靠‘雪龍2’號強大的破冰能力,我們將‘天惠’輪提前引航至秦嶺站卸貨點,為秦嶺站建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薄把?”號船長肖志民說。
以科考船為代表的支撐保障能力,是開展南極考察的重要基礎。
此次是我國首次派出3艘船保障南極考察,總航程達8.1萬余海里。考察期間,通過船、站運行保障支撐累計完成38個高校、科研院所承擔的國家“五大類”科研項目,數(shù)量較上一年度提升52%。
白色冰原上,“空中力量”讓每次抵達更快更準。
2023年12月16日,完成中山站區(qū)域最后一次物資吊運后,“雪鷹102”直升機平穩(wěn)降落在“雪龍”號,中國南極考察的多個新紀錄也被定格——近70%的物資通過直升機從“雪龍”號艙蓋吊運,單日最高吊運物資211噸,平均每小時吊運15.48噸。
“航空保障是保障能力的重要組成,能夠有效克服南極現(xiàn)場復雜的作業(yè)環(huán)境?!眮碜院V蓖ê焦镜臋C長梁高升介紹,考察隊3架直升機執(zhí)行物資卸運、野外科考、航拍探測等任務,累計飛行254小時、運輸1380人次、吊運物資2006噸。
此外,我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飛行44架次,其中成功執(zhí)行南極冰蓋國際合作“環(huán)”計劃航空調查任務,所得數(shù)據(jù)填補了東南極沿岸冰下地形關鍵數(shù)據(jù)空白。
科普極地知識
4月8日,在2架直升機、多艘船只的伴航下,“雪龍2”號駛入香港尖沙咀海運碼頭,這是中國極地科考破冰船時隔近20年后再度訪港。
訪港期間,“雪龍2”號公眾開放日、科研交流、科普講座等一系列活動,掀起一場“極地熱”。正如“雪龍2”號訪港籌備委員會主席馬逢國所言,“原本陌生的‘雪龍2’號和‘極地科考’成了香港市民熟悉的詞語?!?/p>
考察隊是科普極地知識的窗口?!把垺碧枤w航途中前往青島,舉辦公眾開放日;“雪龍2”號在新西蘭利特爾頓舉辦公眾開放日。
考察隊是國際交流的平臺。長城站、中山站、秦嶺站與澳大利亞、俄羅斯、比利時、韓國等國的考察站開展全方位交流;考察隊與美國、英國、智利等國考察隊開展后勤保障合作。
考察隊也是展示國家形象的名片。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附近海域,“雪龍2”號歷經33小時,成功救援1艘遇險船只和4名隨船人員。
航次有終,求索無極。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以一段非凡的航程、豐碩的成果,致敬極地考察40周年,也定將激勵更多極地赤子揚帆起航,為認識極地、保護極地、利用極地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