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個地區(qū)馬鈴薯內生真菌多樣性研究
為研究云南馬鈴薯內生真菌的多樣性,該文以采自云南省德宏芒市、大理喜洲和臨滄雙江3個地區(qū)的馬鈴薯植株為研究對象,采用組織塊分離法、尖端菌絲挑取法對馬鈴薯根、莖及塊莖中的內生真菌進行分離純化,并采用形態(tài)學鑒定方法和ITS序列分析法對分離得到的內生真菌進行鑒定,對內生真菌的定殖率、分離率及多樣性指數進行計算和分析。結果表明:(1)共分離得到內生真菌98株,其中從德宏芒市的樣品中獲得40株,從大理喜洲的樣品中獲得27株,從臨滄雙江的樣品中獲得31株。(2)經鑒定,分離得到的馬鈴薯內生真菌共涵蓋10目10科13屬,大多為子囊菌門和擔子菌門,優(yōu)勢菌為鐮刀菌屬和青霉屬,褶皺裸孢殼、接骨木鐮刀菌、毛韌革菌 5種真菌均為首次從馬鈴薯植株中分離得到。(3)馬鈴薯塊莖內生真菌的定殖率最高,根部內生真菌定殖率最低; 內生真菌的分離率以馬鈴薯根部為最高,而莖部最低; 不同組織中內生真菌的多樣性指數趨勢均為根>塊莖>莖。從綜合來看,云南馬鈴薯植株中的內生真菌具有較高的多樣性,不同地區(qū)的馬鈴薯樣品中內生真菌優(yōu)勢菌不同,馬鈴薯根部具有最豐富的內生真菌種群和最高的分離率,是最適合進行內生真菌分離的材料。該研究結果為后期探究馬鈴薯內生真菌對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奠定了基礎,也為馬鈴薯內生真菌多樣性研究提供了參考數據。